育儿知识
咨询热线:
18633501026
AS电玩某个周一晚上八点,读四年级的女儿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家庭“吐槽大会”,与会人员是女儿、儿子、孩子妈妈和我。如实说,女儿的学习成绩算不上优秀,但在促进家庭成员交流、活跃家庭氛围方面绝对是杠杠的,让我倍感欣慰。
女儿郑重宣布了“吐槽大会”的基本规则,即每个人可以表达对任何人的不满情绪,分享学习或生活中遭遇到的不好的人或事,被吐槽的人如果在场,不得当场生气,或与吐槽者发生争执,每个人的吐槽时间为5分钟。
在我看来,“吐槽会”的意义很重要。成人世界里多流行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“哄死人不偿命”,以至于,夸耀、谄媚、敷衍、点赞群、拇指群满天飞。这种情况下,人沦为工具人、面具人、稻草人,人与“真实的人”“完整的人”“正常的人”渐行渐远。
常识告诉我们,一个正常的人,有正面情绪,也必然伴随负面情绪,有喜欢或欣赏的人或事,也必然伴随不喜欢或不欣赏的人或事。抒发自己的不满,表达自己的不快,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,这是实实在在的“减负”与泄压。
“吐槽大会”就具备这样的积极功能,它让人有机会表达那些平素不好、不宜或不好意思表达的话,自己变轻松,也引发对方思考或反省,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交流与深度勾兑,是人类学意义上做家(home making)的重要范畴。
女儿做了开场发言,吐槽的对象是我AS电玩。“我对你有三个吐槽点,第一个是你平日里自以为是,表现太强势了,你有时候太骄傲了;第二个是你上厕所小便时没有掀开马桶内盖,偶尔给我带来不方便,你不太讲卫生;第三个是一小时前发生的事,我主动向你表达在学校评选大队委期间发生的事,我最好的朋友背叛了我,我很伤心,你非但没有安慰我,反而让我直接忽略,这让我觉得你很冷漠。”
关于第一个事,这是很多家庭都经历的事。大人与孩子交流过程中,大人有大人的想法,孩子有孩子的立场,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,理解与尊重孩子,是默认的基本共识。但这是否意味着大人任何时候都要无条件尊重孩子及孩子的想法,而迁就孩子及孩子的想法呢?我以为大可不必。
大人对各方面的权衡相对周全,考虑问题相对缜密,孩子通常会意气用事,或一根筋地思考问题,或将问题简单化或简约化,这必然导致大人与孩子面对同一问题出现分歧。这时候,如果大人一味地忍让或妥协,甚至以尊重为名,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举动采取默然、漠然、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的态度,绝非明智之举。在我看来,这表面上是理解与尊重,实则是纵容与娇惯。
就在上周末,在家附近的社区图书馆,我听到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和她妈妈在窗外发生激烈的争吵,且争吵时间持续半小时以上。这引起了馆内一些孩子的围观,我也忍不住凑了过去,隔着窗户注视她们的“战斗”。
我一问方知,是孩子想继续待在图书馆,但时间已经到了十二点半了,该吃午饭了,她弟、奶奶和妈妈要去吃饭,她就是不让她们离开,然后她妈提出点外卖给她,她也不同意,就这样拉拉扯扯,女孩用手指指着她妈的鼻子骂,脚一个劲地踹她妈的身体,此刻的妈妈依然无动于衷。我得知孩子母亲已经解释了很多次,孩子依然不罢休,母亲只得选择忍受,让自己冷静,任凭孩子打骂,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。
我也忍不住激动起来AS电玩,对这位妈妈说,“你就不能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吗?”“越打她,她越闹得凶,我能怎么办?”孩子母亲无奈回应我。你想玩,你不想吃饭,你就想控制所有人,想所有人都跟着你一起不吃饭,这是哪门子理?换做我,在解释不通的情况下,我大概率是要动手制止的。纵容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这样子做事,在公开场合这样子对自己的妈妈施暴,是绝对不能允许的,诉诸强制力对她进行约束,是正当且必要的。
我的意思是,在知识、智识及认同不对称甚至严重不对称的情形下,不是所谓的“大人当尊重与理解孩子”都是可取和可借鉴的,该严厉的时候就得严厉,该心平气和对话的时候就心平气和地对话,大人该强势的时候就要强势,该低头认错的时候就低头认错。面对那些不讲理或根本讲不通理的“熊孩子”,有时候,不妨“以暴制暴”,让他们明白当众撒泼是有后果的。
关于第二个事,这涉及一个逻辑推理的问题。女儿凭什么就说我如厕时没打开马桶内盖呢?做出这个论断之前,她至少需要调查几个人——她弟、她妈,刚刚吃完晚饭离开家的她的姑姑、她的姑父,向他们逐一询问最近上了厕所没,对于上了厕所的人,谁开了马桶内盖,谁没有或忘记开内盖。只有完成了针对上述每个人的调查,排除掉没有如厕的人,然后确认其他如了厕的人都开了内盖,才能判定是我如厕时没有或忘记开内盖。
这告诉我们,小孩子说任何话,做任何事,都要鼓励其有真凭实据,做出某种判断前都要开展基本的调查与研究,切不可信口开河,夸夸其谈。产生任何论断或观点之前,都要有充分或充足的论据,这是行为处事的基本原则,也是与人打交道的基本准则。不然,人家就觉得你逻辑混乱,破绽百出,谎话连篇,自然也不愿再与你交往。
关于第三个事,我事后及时向女儿道了歉,我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,忽略她当时难受的情绪,直接建议她忘记大队委投票及闺蜜背叛她的事,让她花时间写作业,写作业才是更重要的事。
女儿心地善良,对她的朋友很真诚,何况是相处四年之久的两个闺蜜,两个闺蜜起初也报名参加了大队委评选,因为在班级内部评选大队委候选人时败下阵来,心生不满,就迁怒于班级排名第一的女儿,还在学校层面评选大队委的时候,不仅自己不投票给女儿,还教唆班上其他同学也不投票给她。
很显然,这深深地伤害了我女儿。她哭着跟我讲,“第一轮班级投票,她们输了,心里不舒服,我可以理解,但第二轮学校投票,我是代表我们班级的,她们作为班级成员,怎么会投别班不认识的同学,而不投给认识和相处四年的我呢?”
在女儿看来,不投她的票,教唆同学不投她的票,是缺乏班级集体荣誉感的表现,是对“朋友”“闺蜜”四个字的严重亵渎与侮辱,在大队委委员的名头面前,她的闺蜜变成了她的竞争对手,选择了置四年的同窗情谊而不顾,选择嫉恨她、抛弃她,这深深地伤害了重情重义的女儿。
很显然,成人世界里的尔虞我诈、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、阳奉阴违,已经无缝传递与传染到了学校,学校也成为复杂的“小社会”。能怎么办呢?我只能告诉女儿,你保持你的纯真与善良就好,你做好自己就好。以后交朋友,或认识新朋友,要擦亮眼睛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看人要看准一点,人是复杂与多面的动物,你当然可以欣喜于你用心搭建的友谊的小船,但某日友谊的小船不小心被外界风浪掀翻了,你也要坦然接受现实。
须知,世间万物皆有命数与轮回,你人生中的友谊之船也可能发生磨损、破损乃至沉没,这是自然规律,得顺应,得接受。
女儿对我的“理论”与解释比较满意,我感觉我家的第一次“吐槽大会”非常成功,我便提议以后每周召开一次,女儿、儿子、孩子妈妈也都欣然同意。我们会坚持下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