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

18633501026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育儿知识 > 家庭教育

AS电玩可怕的2岁到了?父母避免4个教养误区

  AS电玩有父母在静观育儿微信后台问我:“罗老师,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吗?为什么我朋友的女儿养起来那么容易呀!”

  有的孩子看起来的确没有,这跟父母的教养方式,以及孩子的气质类型都有关系。“叛逆期”原本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说法,也被称为“可怕的2岁”。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起来,他们站在自己小世界的中心,希望有自己的主见,也期待去感受自己的力量,所以“自由去探索”、“自主做决定”这些事情一下子变得异常重要。若父母不能够适应,甚至在孩子做出尝试的时候,成为粗暴的干涉者,那么,亲子间的“战争与冲突”,就会随处可见。

  很多父母以为,不准做的事情要先给孩子警告。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,又充满强烈的好奇心,警告等于是变相的提醒。例如你摆了一盆花在客厅,本来孩子没注意,可是你担心他去挖里面的土,所以告诉他:“不要摸泥土,土很脏,里面有细菌,摸了会生病。”我保证很多孩子都会去挖,因为他要去试试你说的脏是怎么回事;还有细菌,他也看不到AS电玩,你说会生病,他要去试试你说的事情会不会发生。

  所以,不如放开手,让孩子去探索。你认为阻拦孩子去摸仙人掌AS电玩,是保护他不受伤害。但是却会更加引起他对仙人掌的注意和记挂,等你不留神,他一定还会再去碰。相反AS电玩,若采取我们提到过的“保护性撞墙”,在确保基本安全的前提下,让孩子去感受事物,包括感受疼痛,反倒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,同时又能满足孩子内心对探索的渴求,尊重了孩子身心的发展。

  我们都说叛逆期的孩子,不能硬着来,所以经常建议父母们不要直接跟孩子说“不”,要给孩子提供选择。孩子获得了自主权,感受到自我的力量,才不至于处处靠与父母对抗的方式去彰显自我意志。

  但是父母们请记得,给孩子选择的时候,提出来的条件,一定是你做得到的,不能开空头支票,孩子才会清楚地知道家长讲话算话。慢慢地,亲子之间才会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。如告诉孩子乖乖吃完这碗饭周末就带他去公园,可实际上你周末早有工作安排无法实现,那这就只是骗孩子吃饭的小把戏。这样的空头支票开多了,孩子会更加不听话,因为他想:“反正大人说了也做不到。”

  孩子说“不”的时候,家长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,或者觉得不耐烦,从而采取高压政策让孩子屈服,如打骂、吼叫。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,打骂吼叫不仅仅会破坏亲子关系、还会埋下撒谎的种子,日后让孩子因为害怕被父母责罚而不愿意说出真相,因此,如果父母能够改变一下教养态度,让孩子面对问题时多一些信心和勇气,那么他就不需要编造借口来撒谎。如果总是采取高压政策,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,反而会削弱孩子的意志力,因为情绪垃圾无法排解,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。

  所以,在孩子面前,请放弃你的家长式权威。蹲下来去看孩子他内心需要什么。你给了孩子他需要的,孩子信任你,自然而然会跟随你的脚步向前走。

  罗老师,我家孩子脾气特别倔,稍不满足他就打人,他一打人我就揍他一顿,可是还是不管用啊!

  一直都在关注“静观育儿”的朋友,一定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问题的“问题”出在哪儿:且不说父母所说的孩子“脾气倔”是否客观,但只是“揍孩子”的行为,其实就是强化了孩子打人的动作。

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榜样”,只不过是负面的。对于叛逆期的孩子,父母们尤其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。孩子跟父母对着干的时候,若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反应越大,越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。如,孩子玩垃圾桶,父母看见后大声呵斥:你不能这样做,脏!这一反映导致的结果是什么?下次孩子想起来的时候,还会去玩垃圾桶,因为玩垃圾桶的乐趣又增加了一个:刺激到爸爸妈妈。所以,当孩子在干什么“坏事”的时候,父母只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行了。孩子很快就会忘掉自己刚刚在“钻研”的东西,这就是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神奇之处。